书屋楼 > 朝着帝国前进 > 第242章 倒霉的欧阳靖

第242章 倒霉的欧阳靖

书屋楼 www.shuwulou.cc,最快更新朝着帝国前进 !

    ,最快更新朝着帝国前进最新章节!

    随着双头鹰计划的开展,华夏在闷头蛰伏三年后,又将迎来新一波的大踏步扩张,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运输线的畅通是重中之重。

    为了缓解河运压力,李康决定在苏武镇建立内河造船厂也就不奇怪了。

    一者,苏武镇人口众多,又靠近河东,对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具有绝对优势;二者,苏武镇有造船基础,之前龙氏兄弟私设的造船厂并没有被徐万有毁掉;三者,苏武镇地理位置处于大河西南岸,频临水道;四者,在苏武镇成立的造船厂主要业务是面临民用运输船的,不涉及军事方面;五者,李康及华夏高层对河东人的造船技术很感兴趣。

    而苏武镇方面自然是举双手欢迎了,华夏虽然允许私营企业(商会)存在,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允许私人经营的,军工就不说了,造船也不行。

    所以,苏武镇手上白白有一座现成的小型造船厂,但迟迟没有获得上级批准经营,别提多郁闷了,现在正好,一拍即合。

    话虽如此,作为苏武镇的老大,徐万有该为苏武镇争取的还是要争取的,讨价还价谁不会,无非就是多哭穷,多提困难。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就算要不到资源支持,政策上的支持也是好的嘛!

    “君上,对于造船厂的建立,我们苏武镇是无比欢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央的难处臣下们也能理解,臣下们可以不怕苦,也可以不怕累,排除万难,克服一切…但毕竟人力有时穷,再加上现下河东战火纷飞,乱成一锅粥,这给我们的挖人工作又多制出了一重障碍…战乱之下,那些船工们多数被军方征召,或者躲在家里不出来,无论哪样,挖角难度必然比平时增加许多…”

    “财政部没钱!”不等对方说出最终目的,李康直截了当的说道。

    “额…”徐万有差点没被噎个半死,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过去,于是在他的一番据(撒)理(泼)力(耍)争(赖)之下,最终还是为造船厂争取到了三年免税的福利和他个人获得了为造船厂厂长提名的权利。

    至于造船厂的订单,这个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以现在对运输船只的旺盛需求,只要造船厂可以投入生产,那么订单就会像雪花片一样飘来,特别是在发现新征服区域的石河可以通航的情况下——金河无法通航——河船的需求量未来必将会新上一个台阶。

    “好了,造船厂的话题告一段落。接下来顺便说说马拉货车和独轮车订单的事,这件事本来不需要我亲自说的,既然我已经来了,就提前通知你们一声也无妨,大概过几天后勤总部的人就会过来跟你们商量,可能会采取招标的形式…工商卢科长,记得将各大车厂的资料准备一份,以待后勤部的人员翻阅。”李康淡淡的道。

    “诺!”工商科长卢一八诚惶诚恐的站起身应道。

    “嗯…”这件事李康也只是顺便一提,提过了就过了,接下来会有专业人士过来谈,他现在主要的目的还是针对苏武镇的一些纰漏。

    “我过来也有两天了,发现一个很不好的问题!”说到这里,李康的表情十分严肃,底下的官员一个个心里揣揣,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倒霉。

    “大部分…我是说大部分,就是我所见的,大部分河东移民,在交流时还是习惯使用河东通用语,甚至各自母国国语和地方方言,这很不好,语言的不统一不利于文化的统一,不利于凝结民众的向心力,没有向心力就没有归属感,没有认同感。同化工作必须得抓紧,必须得重视,这关乎华夏未来的百年大计,长治久安!而我看到的是我们不仅没能同化他们,甚至许多人为了迁就他们,主动学习使用河东语,都快要被他们给同化了,这像什么话!”李康严厉的扫视了众人一眼,点名道:“宣传处长欧阳靖,宣传处掌管意识形态,负责引导民间风气,你就这么给我办事的?”

    李康的语气虽然不重,但底下人依旧被吓的一身冷汗,更别提当事人欧阳靖了。

    “臣知错!”欧阳靖连忙说道,不管领导说得有理没理,狡辩找理由都是十分愚蠢的行为,第一时间端正态度认错才是最重要的。

    “你上任几年了?”李康问道。

    “一年…”欧阳靖心里打鼓,搞不清楚李康为什么这么问,【难道让我主动告老还乡?】

    “再给你两年时间!”李康淡淡的说道。

    “诺…”欧阳靖松了口气,这关算是过了,但接下来的日子就不轻松了,李康的言外之意他懂,地方官员的任期是三年,两年后就是他任满一届的日子,如果到时候还没有起色的话,他就真得告老还乡了…或者用专业一点的说法,叫'乞骸骨'!

    不过同时欧阳靖的心里比黄莲还苦,比窦娥还冤,苏武镇以前没有宣传处长一职,他是第一任,刚上位一年,新鲜劲儿刚过,还处于摸索状态,结果就被李康突击检查抓了典型…更要命的是,苏武镇不比其他诸镇,苏武镇的人口组成中,纯种的华夏人并不占优势,河东人才是主流!先天上比其他诸镇的同化难度要大上数倍。

    这种事还不能赤果果的用强,否则很容易在华夏和河东人之间留下永远难以弥补的裂缝,到那时候,他就不是告老还乡的事儿了,留下全尸恐怕都是奢望。

    总之,他干的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必须讲究方法,讲究策略,着重于用脑。

    敲打一下过后,李康的脸上终于恢复了笑容。

    华夏整体上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不是没有借鉴,而是借鉴的例子太多了,苏武镇也一样,适当的过错和漏洞无可厚非,不能抓住不放,这样就会显得太过苛责,当然,也不能就当做什么也没看见,这样下面人同样也会视而不见,甚至肆无忌惮,所以,适度的敲打是必需的。

    所以,欧阳靖就倒了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