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楼 > 漫步歌神路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的架构(十七)

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的架构(十七)

书屋楼 www.shuwulou.cc,最快更新漫步歌神路 !

    第六百三十一章新的架构(十七)

    好说歹说,毕文谦终于哄着黎华记完笔记,收拾好公文包,带上临时准备的睡衣,去浴室洗澡了。

    哗哗的水声传进耳朵,毕文谦却没有什么旖旎的想法,端着水杯,站在落地窗前,俯看着下面花园里的路灯光。

    这一夜,就要过去,但该说的事情,并没有说完。明早继续。

    体制与政策,伐谋与伐交,研究起来,深邃而深远。

    无论是今晚已经告诉了黎华的,还是将要在明天再说的,毕文谦的许多话,都含着许多味道,针对着许多不可能直说出口的问题。

    巨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深远的问题。

    五色土上扫尘埃……天下,并不太平。所谓全国为上,破国为下,对待外界的矛盾是如此,对待内部的矛盾,更是如此。围棋里没下出来的棋,往往凶险,但真正下在盘面上的招法,却是平淡无奇为宜——至少,貌似平淡,至少,在面对内部矛盾时应当如此。

    就像黎华一路走来的轨迹,或许在一般人看来,简直顺畅如天选之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这样一个穿越者强大的信息优势下,依旧时刻小心翼翼的基础之上。

    时来天下皆同力。把敌人搞得少少,把朋友搞得多多,在不是出头鸟的时候,加持着穿越所带来的信息优势,自然可以如鱼得水。然而在不断发展、扩张、进步之后,当渐渐从不起眼的小家伙,蜕变成了让人侧目的出头鸟之后,奇谋的作用终究会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

    以正合,以奇胜。哪怕自己和黎华之间,彼此从来没有说出口过,但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或者说阶段性目标,却有着默契。

    筹谋规划,正的比重,越来越是决定性的了。

    更上一层楼,自当眼界更宽广。所谓眼界,不仅是筹谋的格局,更是责任心的范围。

    如果把治国当作是管理一百个人的生活的游戏,那么——不顾99个人的死活,让1个人活得舒畅,是简单难度;不顾90个人的死活,让10个人活得舒畅,是普通难度;不顾50个人的死活,让50个人活得舒畅,是困难难度;不顾10个人的死活,让90个人活得舒畅,是残酷难度;不顾1个人的死活,让99个人活得舒畅,是噩梦难度;让100个人都活得舒畅,是神仙难度。

    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代表,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对难度存在着近于天真的乐观,把神仙难度的责任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当苏联自我崩溃之后,有样学样的俄罗斯政府渐渐选择起了普通难度甚至是简单难度之后,那些原本衣食无忧只需要排队的人民,就享受起了自由的滋味儿——如果你对饥寒交迫有什么意见,那就闭嘴等死好了。

    没错。“我们在讨论民主!闭嘴!”

    然而这些,在这个世界里,自己却说不出口。即使是听话的黎华,也多半起码以残酷难度起步。她或许不觉得自己是什么高玩儿,却很可能觉得自己这个师父是高玩儿……

    当工藤静香苦着眉头抱怨压力山大的时候,自己可以用摸头杀把她撵上回东京的飞机。可自己压力山大的时候,又有谁能释放摸头杀呢?

    背后的浴室里,水声停了。

    随着动静,回头看去,黎华一身白底粉红条纹的棉睡衣,湿漉漉的头发,一只手抓着半湿的毛巾,一只手提着一只吹风机,正约莫顾盼着找插座。

    “你坐!放着我来。”

    见毕文谦忽然快步迎面过来,黎华不由一愣:“……啊?”

    毕文谦却不由分说,把茶几旁的椅子搬到电视机旁,夺过了她手里的吹风机,插好电,然后轻轻推着她肩头,让她坐好。

    “头发不吹干就睡觉,会头痛的。急着用吹风吹,会对头发有热伤害的。”说着,毕文谦又从黎华手里拿过了毛巾,轻轻擦拭她头发上的水珠,“你已经那么累了,我来就好。”

    终于闹明白的黎华不禁哭笑不得,却也安心地合上了眼睛:“你啊……这都知道?”

    “我是你师父嘛!”

    仿佛一个理发师一样,拨弄着黎华的头发,触碰着圆滑可爱的耳廓,毕文谦一丝不苟,既愉悦,仿佛感受着简单的幸福,却又有些担心她就这么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他决定找个话题。

    “黎华,对于万鹏,我总觉得……”

    “我不是说了吗?这事情就该这样。”

    即使闭着眼睛,提到这事情,黎华的声音依旧坚决。

    “啊,不,我说的不是这个。”

    “那是哪个?”

    “我是说,刚才我一个人,回头仔细想想,这两年,我们好像是一步步,亲手把万鹏嫁出去和亲了……”

    “噗……”黎华一下子笑喷了,抖得毕文谦手里的毛巾都滑开了,“和亲……啊呵呵……”

    “所以啊,我也会做和你一致的决定,但我总觉得,我们有些对不起他。”

    “……那个维克托莉娅,很漂亮,不比我差。”

    然而,徐公何能及君?

    无言以对之下,毕文谦仔细擦拭着她的头发。

    待他放下毛巾,打开吹风机时,黎华忽然出声道:“要不,你给他写首歌吧?”

    “啊?”

    “万鹏也和别人一样,很喜欢你写的歌啊!《你一直在路上》的豪华版,想走王京云的后门儿的人,海了去了。但他只给他鹏哥开了后门儿。”

    “哦?结果,还是开了后门儿啊!”

    两个人都被自己逗乐了。

    笑过之后,客厅里唯有吹风机的声响。

    毕文谦仔细用手梳理着黎华的头发,那温暖的,湿润的触感,仿佛幸福的感觉,让他希望这一切永远下去;那钻鼻而来的熟悉的洗发水的味道,仿佛在不觉间已经成了他的情怀,让他想起了当初在钟鼓楼的招待所时的点点滴滴。那时候,一起晨练的时候,鸟鸣声中朝阳的颜色染着她的头发的模样,和此刻被吹风机吹散的发梢,莫名地有神似的感觉。

    “黎华。”

    “嗯。”软绵绵的鼻音,示意着她并没有睡着。

    “答应我,不要强求自己。我们有着漫长到让别人绝望的时间。”

    “……可是,时不待人啊!”

    “我是说过,我们只需要30年的奋斗,但我不想在那一天,就看到你有白头发。”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黎华轻轻摇摇头,“一人苦如何一国苦?文谦,是你要我和那帮孙子,不仅玩儿得起,还得玩儿得赢。想要玩儿得赢,就必须玩儿得起啊!”

    “赦事诛意。我们本不屑杀人,但要是宁死不诛心,那就别怨杀人。”

    毕文谦觉得自己在穿越之后似乎点了什么天赋,竟然能把这样的话说得温柔如情话一般。

    “人头不是韭菜……”

    “你也想像他那么心软吗?前车之鉴是那时候人才精贵舍不得。杀鸡儆猴在大局上也是治病救人。”

    黎华沉默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你是心疼我。当仁不让归当仁不让,我不会宋襄之仁,但我也不会为了自己去那样做。”

    “你啊……”

    “你写的《牵手》不就唱了吗?‘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终于,毕文谦吹好了黎华的头发,放下吹风机,伸手梳理着给她弄了个披发,然后忽然从背后双手轻轻环抱着她的脖子,把下巴搁在她的头顶,嗅着那洗发水的味道:“我真的不是万能的。如果你决意这样,我也只能尽力而为,和你……同生共死。”

    黎华轻轻抬手抓着他环在自己脖子前的小臂,微微笑笑。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你真的是万能的。”

    “……然而并不是。”

    “相比真的是不是,人们愿意相信,这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事情。”黎华感慨道,“上一个能够发自肺腑地对外国人说一句‘菜鸡互啄’的中国人,得从哪里找啊!虽然你越来越足不出户,但相比夏林,相比我,你才更是真正的偶像。”

    “……这样的荣光,本不该属于我。”

    “我也原本只和你一样,想当歌神。”黎华咯咯笑了一声,“所以,你说万鹏被我们嫁了,倒也不必过于介怀。”

    “……其实,我早就觉得,虽然我一点儿也不同情他,但他的确有些可怜。”

    “所以,你给他写一首歌吧!”

    “你……其实只是想听歌吧?”

    “嗯哼……”

    毕文谦放开了手:“好吧,走,我给你唱床头歌,就像那时候在东京那样。”

    黎华一下睁开了眼睛,回头看来:“你真的……”

    “我什么时候拒绝过你?”

    卧室里,毕文谦照顾着黎华睡下,展好被子边沿,开了开嗓,再把椅子搬到床头边坐下,像从前那样,在被子轻轻拉着她的手。

    “那么,我唱了。”

    “嗯。”

    毕文谦看着那闭眼的睫毛,美丽的脸蛋儿,一种对手彻底败走的舒畅席卷而来。

    然后,他无所顾忌地站在万鹏的立场上,酝酿了情绪。

    “眼看冬去春来到,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我把行李收拾好,只买了一个人的车票。”

    “站台上人们在拥抱,你匆匆寻找,我的心在跳。蒲公英在奔跑,风吹来田野的味道。”

    “我将……很快的离开这个地方,但是忘不了,忘不了曾有过的阳光。”

    黎华不会为了万鹏而匆匆寻找,但在万鹏心里,却约莫如此希望着。

    看着黎华嘴角微微生起的笑,毕文谦继续唱起了下一段。

    “往事留在月台上,火车穿过一个个城市和村庄。对于明天的希望,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

    “我微笑着打开窗,让风飞快扑进我的胸膛。火车一直不停歇,接近我要去的地方。”

    “我会……很快的爱上那个姑娘。但是忘不了,忘不了你给我的悲伤。”

    难以言喻的伤感弥漫着卧室,毕文谦紧紧握着黎华的手,又唱了一遍。

    “我会……很快的爱上那个姑娘。但是忘不了,忘不了你给我的悲伤。”

    毕文谦放开了黎华的手,轻轻缩离被子,起身关了灯,准备离开。

    黑暗的一瞬间,黎华忽然轻声地问:“文谦,这歌叫什么名字?”

    “……《苏联特快车》。”